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

材料一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你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有何认识?

 

(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原因: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交通革命);殖民扩张。(2)特征: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创立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原因:经济大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3)解决: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借鉴了市场经济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呈现出多元化(多种模式共存)的趋势;各国要根据国情,独立自主选择发展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各有优点,可以互相学习借鉴。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第一问从材料中“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中概况得出,第二问学生则要结合此时期的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等事件进行阐述;(2)本题考查的是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一问从材料中“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的”等可知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通过中国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可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创立,“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问原因的分析学生可以从当时的背景来考虑即可;(3)本题考查中美经济的完善,学生结合所学,在经济危机之后美国借鉴了计划经济的优势,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吸收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着经济政策的制定符合国情,尊重不同文明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就是否脱离英国而独立举行公投,联合王国面临分裂危机,此前有些英国国会议员建议,女王应该介入。白金汉宫却罕见地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英国女王之所以在苏格兰公投问题上“保持中立”是因为(   )

A.英王只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对政治没有任何影响

B.独立公投是苏格兰内部事务,与英王无关

C.根据英国法律,女王对政治议题须保持中立立场

D.即便独立,女王还是苏格兰国家元首

 

查看答案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B.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评论某一历史人物时说:“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这里的“他”应是(   )

A.苏格拉底B.但丁

C.马丁•路德D.洛克

 

查看答案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   )

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

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