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避免未来的毁灭性冲突的过程中,巴黎的外交官们...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避免未来的毁灭性冲突的过程中,巴黎的外交官们制造了国际联盟,这一联盟是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世界和平。

这一联盟的两个缺点使得它是无效的。首先,建立这个联盟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仲裁解决国家争端,但是它没有实施决定的权力。其次,作为保护全球和平的工具,它依赖于联合安全。……然而,联合安全的基本前提——所有大国参加——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有些大国不属于这个联盟。……尽管由于这一联盟在30年代无力阻止侵略而导致它在1940年的终结,但是这个联盟建立了永久国际组织模式,为后来的联合国做了示范。

材料二:二战期间同盟国曾提出建立一个国际组织,1944年,来自中国、英国、苏联和美国的代表在华盛顿近郊的敦巴顿橡胶园草拟了《联合国宪章》。1945年,由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确定下来《联合国宪章》的最后一稿。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推动世界各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它为不受“冷战”支配的全球重建提供了一项选择。

——均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国联和联合国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的作用。

 

(1)建立基础不同:国联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和一战的产物;联合国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参加国家不同:一些大国没有加入国联(美苏);联合国包括几乎所有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作用不同:国联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缺乏权威性,没有能够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联合国权威越来越强,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2)在成立初期一度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70年代后呢,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伸张正义的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家友好关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解析】 试题解析:(1)可从建立基础、参与国家及作用方面去分析,从材料一中它的不足之处可将之与联合国进行比较。 (2)重点回答它摆脱了美国等大国的控制,联合国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

材料一: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天地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请从上表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

材料三: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这对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在朝鲜战争初期,苏联的某些做法颇有意味。苏联采取秘密措施支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值得一提的是,苏联空中支援中国时,要求苏联参战的飞行员使用汉语或者朝鲜语通话,参战的米格飞机涂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外装,同时空军不许在海上作战。这表明(   )

A.苏联不愿与美国发生全面冲突B.苏联在于美国争霸中处于劣势

C.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已出现裂痕D.苏联响应中朝两国的战略请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