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大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毛泽东针对学术之间分歧的问题,他认为“有比无好”可见其坚持了学术问题可以互相争鸣的观点,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

A.“双百”方针的实施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查看答案

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

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查看答案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③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④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是中国近代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而于民营工业及乡村手工业为普遍之调整与提倡”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在这年6月的经济部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于此,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在迁入地的分布上,仅四川、重庆等地的内迁工厂就有430多家,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因此,有评论称:“川渝工业区是后方主要的工业区”……这些新建和内迁的企业在当时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现代企业的骨干力量。

——张守广 《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

材料三: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主义激发而成为国家的变革目标,毛泽东时代的现代化也是民族主义促迫下的产物。

——冯静:《民族主义、现代化与国家——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诠释与反思》

(3)结合建国初的史实,评述作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的人文学者为反对封建教育和教会教育,很注意古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资料的研究和发掘。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此后,其他有关古代教育的著作或读物也相继出现。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

材料二:在16—19世纪,除了渊源于古代四艺中的天文学外,力学、地理学、物理、化学、数学等新的学科都已相继出现。

——根据(美)布鲁巴克:《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

材料三:表1  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

表2   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

——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6-19世纪出现一系列新学科的经济、文化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