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是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获得了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期,但随着一战的结束,帝国主义重新回到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又快速地下滑,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始终要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答案选C,A B D三项只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和重要原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近代工业主要是轻工业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下图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两次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性质的改变                     D.民族独立的实现

 

查看答案

下表是1854年至1859年部分主要年份福州口岸对外茶叶出口总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趋势表明(    

年份

1854年

1855年

1856年

1859年

数量

13万担

27万担

37万担

38万担

A. 茶叶逐步成为对外贸易主要商品   

B.福建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茶叶生产的商品化趋势逐步加强   

D.福州成为近代对外贸易的中心城市

 

查看答案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起步的标志是(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鸦片战争               D.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