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的责任制有何作用?

(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分配方式上:平均主义。危害: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2)不足:只限于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的认识存在分歧(或没有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说明:仍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思想的束缚。作用: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有利于其推广。 (3)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适合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人民利益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由材料一中的“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可以得出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分配方式上:由材料一中的“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可知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危害:由材料一中的“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和材料二中的“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等信息可以得出其危害是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2)不足:需要结合材料三回答,由材料三中的“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等信息可以得出:只限于在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对包产到户的认识存在分歧(或没有突破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说明:既然存在姓“社”还是姓“资”的思想纠结,就说明当时在农村的改革问题上,不少地方仍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思想的束缚。作用:由材料三中的“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可以看出这一文件实际上是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所以其作用是有利于其推广。 (3)调整:由材料四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可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一中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人民公社相比,其调整表现在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实际上是在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所产生的作用,可以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角度来分析,即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从上述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过程中,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的结果是农产品产量下跌,农民积极性收到压抑,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的结果对比可以看出,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适合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人民利益出发。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人民公社化及其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末崛起于无锡荣巷,民国时名震上海滩,重生在新中国,以荣毅仁为代表的荣氏家族的命运折射了三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备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在此逆境下,荣氏家族为求生存,历经艰难,将申新四厂、福新五厂迁往后方。……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此后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三   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网》)

请回答:

(1)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能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和实现复苏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结合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及其特点。

(2)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

(3)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78~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经济成分

1978年

1987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

77.6%

59.7%

集体经济

22.4%

34.6%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

几乎为0

5.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洋”族词便成了当时汉语词词汇中的一个大家族,如:“洋伞”“洋油”“洋火”“洋布”“洋钉”“洋房”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洋”族词的产生以及使用常常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出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这些“洋”族词在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面前国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B.新中国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C.国民政府规定不准使用“洋”族词语

D.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