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C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内阁的一定决策权得到皇帝支持与批准才可以左右政局”,故内阁本身不能与皇帝共同决策,内阁也不是延续宰相之权,排除B、D两项;从材料看,内阁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的权力,故A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立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己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查看答案

“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中朝”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查看答案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且重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 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 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 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 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查看答案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