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今中外,政治体制与思想文化始终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道之...

古今中外,政治体制与思想文化始终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摘录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尊崇孺家,包括:在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在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人学儒家经典。……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余年之久。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思想界一直有一个关于文化与政治之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文化优先论,还是制度优先论。我认为如果纯粹从抽象逻辑上探讨,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两者可能都同样重要,没法分清孰轻孰重。

——高全喜:“究竟什么是共和国?”

1)概括材料一中所涉及到的几种政治思想,指出它们的共同点。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就“思想文化与政治制度之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1)思想:礼法并施;以法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每点1分) 共同点:针对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提出具体的治国主张;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4分,言之有理,酌情赋分) (2)本题无标准答案,下面是两则实例:(评分要求:观点2分,论证2一6分,史论结合) 设计一:观点:一国之传统文化能塑造出一种政治制度。 解析:依据材料一,可得出春秋战国社会形势的要求下,出现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各种思潮,其中法家思想为秦国采纳实行变革,推动了统一,并以法家思想为基础,秦朝构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影响深远。 设计二:观点:政治制度也同样能培育出一种文化来。 解析:依据材料二,则可以得出由于汉武帝时期应国家政治需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儒学成为正统方面入手作答。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儒学自身不断发展演变,最终使成为影响中国数千年之久的主流思想。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归纳出“礼法并用”; 依据“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归纳出依法治国;依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归结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第二小问共同点,依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特点从“治国主张以及文明的”角度思考作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信息概括出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论证解析,本题可以从材料二中史实从“一国之传统文化能塑造出一种政治制度。”或者“政治对文化思想影响”归纳观点,论证结合汉代历史史实以及春秋战国政治与思想文化关系角度分析论证作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思想特点 【名师点睛】复习时候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②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①与时俱进背景:战国时期孟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②包容开放得发展: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如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③相承深远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④一分为二来评价: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评价切忌片面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板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它富含传统文化同时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 ……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材料二  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 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 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 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材料   从宋太祖开宝年间开始,北宋政府和私人都编辑和刊印了医药学或医 方的书籍:属于医药学方面的有几次增订的《本草》等,属于医方的有《太平圣惠方》等。从唐代以来,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通贸易日益频繁,外国的香药如乳 香、龙脑、蔷薇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因而在宋代官私编刻的医药学书籍当中,新药品种得以不断增加,至北宋末年所编刻的《政和经史证类本草》新增药品628 种。 北宋初年的医书都是辗转传抄的,其中所载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仁宗初年,医官王惟一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刻画经穴,标注名称,铜人的铸 造是北宋医生在医学上的一大贡献。此外,膏丹丸散等熟药的大量制作和应用,也是从北宋初年开始的,熟药的应用较汤药大为便利,这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进步。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灰的社会背景,写出同时期的名医及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归纳材料二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具体观念。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中医得到发展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

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孔子壁中书出,而后有汉以来古文家之学;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古器物、古文字之学”。这段话表明(   )

A.新材料的发现有助于开发新的历史研究领域

B.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相结合才能还原历史

C.新材料的发现弥补了古史记载中的缺陷

D.古史中的记载能补充新材料的不足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有很强封闭性              B.长期领先世界

C. 科学精神缺乏             D.尚未形成体系

 

查看答案

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项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A.宋应星撰写了共有世界形响力《农政全书》

B.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 张仲景编写了中氏理论经典《伤寒杂病论》

D.《木草纲目》等科技巨著问世

 

查看答案

“……肇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人。”省略的是(   )

A.天文学         B.造纸

C.指南针        D.火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