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刚被赐进士出身的康有为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庚子之乱后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

——摘编自周宁《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1)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清末新政的推动;袁世凯等人的努力。 (2)评价:积极方面:建立了新式学堂,培养了许多适应近代化需要的新式人才,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传播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了儒家传统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消极方面: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可以分析出民族危机加剧;由“痛斥科举使国人闭塞愚盲。过去闭关自守,愚弄国之百姓,尚可天下太平;如今海道大开,万国交通,竞逐富强,生死存亡之时,再以科举闭塞民智、窒息人才,亡国灭种,则指日可待。科举积陋已久,变科举、倡新学、开民智、求人才,在当时已有共识”可分析出科举制度落后、闭塞,不能选拨出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清廷变法新政,封疆大吏张之洞等要求变通科举。终于到光绪三十一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主稿,请立废科举。待最后一根稻草压断了骆驼的脊背后,皇上只得诏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可以分析出清末新政的推动;袁世凯等人的努力。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影响对“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将近两百万。新学堂培养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接受启蒙思想,崇尚科学民主,掌握了现代知识与思维方法。新式文人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接受科学进步、民主自由新思想。这些思想无不冲击着传统儒家的观念与价值。”进行概括即可得知。消极影响对“但科举制度废除后,传统文人感到无所适从,废除科举与传统文人的失落,使儒家主体的传统文化失去其制度与个人的保证,最终导致传统文化的危机。”进行概括可以得到造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落和不安;导致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的一度不稳;传统文化一度遭到冲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 【名师点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信息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此类试题的结构主要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组成,即提供一段或数段材料让考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材料类型看基本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解析题、图表材料解析题和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即文字和图表综合材料解析题,近几年最常见主要是文字材料解析题。解题关键: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民本思想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查看答案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查看答案

有位历史学家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丰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在这里主要表述的    

A.社会文明进步应体现社会整体均衡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壮大但没有政治权利

C.工业革命的全部目标在于发展现代经济

D.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查看答案

皮柯在《论人的尊严》中说“上帝赋予了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与这一论述最为接近的是    

A.“理念存在于人类的灵魂之中”

B.“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是宇宙的精神万物的主宰”

D.“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查看答案

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高等女校发表演说认为欧洲文化是用科学与武力使人屈服的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道和道德感化对手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这反映了孙中山    

A.意在用中国传统理念诠释西方文化

B.民族主义思想蕴含反对帝国主义内涵

C.力图用亚洲主义理论对抗西方霸权

D.已经完全与新文化运动阵营走向对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