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 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

C. 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D.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制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的特点,故C项正确。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A项排除。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也是公平、公正的表现,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名师点睛】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另一方面,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颜氏家训》中曰:“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卒为羁旅(寄居异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馀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材料反映的是

A.士族不学无术腐朽无能的现象 

B.庶族逐渐崛起而替代士族地位

C.士族可凭借门第世代把持政权

D.士族阶层由兴起到消亡的过程

 

查看答案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

 

查看答案

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查看答案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 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 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士是分封制下的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

B.士是各阶层的分化集结而派生出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C.士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D.士的形成标志着早期血缘政治制度的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