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配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致财政出现入不敷出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较大成功。

——摘自《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1)背景:汉初以来币制混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私铸、盗铸货币现象破坏了金融秩序;七国之乱暴露了中央对地方集权不足;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国家财政困难。(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2)作用: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明确铸币规范,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币制混乱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提到,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配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致财政出现入不敷出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上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汉初以来币制混乱,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私铸、盗铸货币现象破坏了金融秩序;七国之乱暴露了中央对地方集权不足;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国家财政困难。 (2)据材料“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较大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明确铸币规范,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的币制混乱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汉武帝币制改革·背景 作用 【名师点睛】汉武帝币制改革成功原因:(一)国家的统一与中央政府的强大。西汉初年地方势力强大,中央政府软弱,以致无法统一货币制度。而汉武帝经过多年的经营,不断削弱诸侯诸侯势力,又取得对豪富的压倒性的胜利,中央政府空前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使政令贯彻到全国各地,才有可能实现货币制度的统一。(二)五铢钱及其制度的合理化。新五铢钱的做工精致,技术含量高,一般人很难伪造,并且质量、成色好,加上轻重适中,使这种铜钱形制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历时2000多年。其次,政府明令禁止郡国铸币,将铸币的铜材料收归中央统管,基本上断绝了私人铸币的源泉。(三)汉武帝在其改革过程中,能够大胆、正确用人。汉武帝一改汉初以来对商贾“困辱之“的抑制,大胆提拔并委巨商大贾或其后人以重任。商贾之子桑弘羊因其出众的经济才能深得汉武帝信任,曾参与制定和实施武帝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并执掌中央财政大权三十余年,为汉武帝建立其不世之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妥协有时也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妥协是一门艺术,理性的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妥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法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法制建设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简出现的单行法规名称已达三十多种,史载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受之,入相于秦”。秦律所载的法律条文数量之多,内容之丰,也是前所末见。秦简中的经济法规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等一百多条律文。它们对秦代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广泛调整,使秦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巩固、确立并发展了封建制度。

——万方《浅谈秦的经济立法及其特点》

材料二 在罗马法的发展史上,万民法成长和法学家活跃时期是罗马法律和法学空前繁荣昌盛时期。这一时期,内战停止,国土继续扩张,各地交通发展起来,人口流动加剧,民族人民之间联系加强,罗马的商业和手工业极兴盛,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民主发展,使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得到充分表现。所有这些不仅在客观上提供了建立统一法律的体系的要求,而且也为法律的发展和法学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思想也在罗马境内流行起来,它提出的理性、正义、诚实等理念为法律找到了一个更加高尚和神圣的目标。
——郭守兰《西方法文化史纲》

材料三

序列

内容

11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44545

对于财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国家征收私人财产只能根据公益的理由,并给予所有人以公正和事先的补偿为条件。

1134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法国民法典》(1804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国经济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罗马法律发展的因素。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法律观念的不同。

(3)材料三的法律条文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就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历史推论与对史实的解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古代希腊各城邦从此都实行了民主政治制度

B

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时代要求罗马法成为适用于罗马范围内全部居民的法律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清政府被迫开始向欧美列强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D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查看答案

法国历史学家高弟说:“维新派的重大错误就是想在太短的一个时期内使中国全然改观,要同时把所有的政权机构都抓在手里,……他们简单地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足够9年吃的东西,不顾胃量和消化力在三个月之内都给吃了,这样它就被扼杀了。”高弟认为维新变法运动( 

A.没有对中国产生影响                            B.因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C.渴望夺取慈禧的权力                            D.采取的措施不适合中国国情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后期,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材料强调的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B.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C.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形成

D.工业革命在亚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