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刺史,以品级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刺史,以品级较低(秩六百石)的廷臣充任。分天下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巡行诸郡国,以六条诏书纠察不法。刺史虽然品级较低,却可以纠劾比自身品级较高的官员。汉朝规定,刺史只能纠察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不允许刺史问难下级官吏。刺史所纠察的范围,也只能以六条诏书为限。可见,刺史之设完全是实施监察,虽然监察权力很大,但无任何行政权。刺史督察,是奉诏行事,刺史是中央的派出官员,而不是地方官,但刺史的督查对象在地方。

———引自《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二   清代学者顾炎武曰:“夫(刺史)秩卑而命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刺史制度在当时的作用。

 

(1)特点:位卑而权重,以小监大;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刺史权力受到限制;刺史是中央派出机构,奉诏监察地方。 (2)作用:发挥了监察作用,有利于地方吏治的清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介绍了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根据材料的叙述,我们得知刺史虽然职位看起来比较低微,但是权力却是比较大的。它是中央监察地方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一种监察机构。此外还从材料中找寻到权利的分配问题和制约平衡问题等等,逐一加以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介绍了刺史的职能,我们结合所学知识也知道刺史在中国古代的地位。综合以上两点结合具体的史实来概括和分析刺史所产生的作用,主要从职能的方面分析,最后综合来看它在封建社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分析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圆)

利率

武士(1874—1876年)

16,565,000

8%

大名(1877年)

31,412,405

5%

大名和武士(1877年)

108,242,785

7%

神主(1877年)

334,050

8%

 

 

 

 

 

 

材料二 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设立公会,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民皆怀其仁德,视朝廷如父母,万民相亲如兄弟,人和悉齐无疑。至此时,武备方面精神万备,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国家永久太平,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邻草》

材料三 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国家永久太平”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御史杨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杨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说明文中提到的两部文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                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                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查看答案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查看答案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考生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求闻达),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到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门第观念依然较浓厚

C.科举重经世策论之才

D.科举中贪腐现象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