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学)博士的任务主要为掌教弟子,当国有疑事时亦要掌承问对。博士为在职现任官员,俸秩比六百石,博士有固定员额,西汉和东汉初俱设博士十四人。……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如光武帝时曾增设《左氏》学博士四人,……此外,东汉还设有庆氏《礼》和伏氏《尚书》博士。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如光武帝时张玄,本为《颜氏》博士,他授课时又兼说严氏、(宣)冥氏《春秋》。为了验证博士的学识、考究博士的论辩机智,还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光武帝刘秀即曾“会诸博士论难于前”;章帝大会诸儒于汉宫白虎观,以问难形式考详诸经同异,最后由皇帝裁决,连月乃罢。 

——摘编自《洛阳太学》

材料二  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育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绩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           

——摘编自高奇《中国教育史研究•现代分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两汉博士选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会考制度的看法。

 

(1)变化:博士选任员额有所增加;博士讲经可以兼涉别家;皇帝亲自主持考查博士的学识机辩。(4分)影响: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回答3点即得5分) (2)焦点:会考制度的利弊。(2分)看法:有利有弊:利: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弊: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加博士祭酒共十五人。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发展到东汉,以上要求又小有灵活。授课虽讲求家法,然亦有兼说者”、“经常由皇帝亲自主持博士之间或博士与名儒之间的辩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两汉博士选任的变化。再结合所学即可分析两汉严格博士选任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封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皇帝主持考查有助于提高博士的地位和儒学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儒学地位的提高。 (2)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结合所学即可指出朱家骅与陶行知争论的焦点是会考制度的利弊。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一分为二说明对会考制度的看法:利: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水平;考查学校办学业绩。弊:仍然是应试教育,不利国家发展;不利学生健康。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汉代博士制度 民国会考制度·内容 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意测验是一种了解公众对某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意见和态度的测验方法,中国较为规范的民意测验发端于民国时期。

1926年1月4日,当时有较大影响、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的《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主编孙伏园向读者征求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该民意测验前后进行了55天,收到有效投票791份。

附《京报副刊》“新中国柱石十人”测验评选结果:

排名

姓名

备注

排名

姓名

备注

1

蔡元培

1916年始任北京大学校长

6

王宠惠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

2

汪精卫

广州国民政府主席

7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中共中央总书记

3

蒋介石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8

李烈钧

国民党员,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

4

吴稚晖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

9

于右任

国民党员,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参加过二次革命、国民大革命

5

冯玉祥

北洋军将领,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组建国民军

10

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参加过反袁斗争和国民大革命

结合“新中国柱石十人”测评结果,评点一项20世纪2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的主要观念。

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论结合,评点有据。

 

查看答案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共同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这是一个新兴经济体的货币首次作为储备货币,这也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一个改革和推动其包容性提升的机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600年,(中欧)这种贸易造成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的白银流入从宁波到广州的华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对丝绸的旺盛需求引发了土地使用方式的重大变化……到1700年大约一半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低处种植桑树、棉花、甘蔗和水稻,高处种植玉米和红薯)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特里芬难题”的破题,并分析破题的背景和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图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现象的解读中,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查看答案

潘恩在其《常识》一书中说: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这一思想在美国宪法中主要体现为

A.共和主义      B.联邦主义

C.主权在民      D.三权分立

 

查看答案

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这反映出牛顿力学

A.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C.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