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农经济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B项是错误的;小农经济的农民生活非常贫困,而不是生活富足和惬意。所以选B。由“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可以看出A正确;“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可以看出C项正确;由材料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的落后保守的特点,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的特点: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生产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少有交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交通工具的变化,是国人对历史变迁的一种记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黄河岸边柳树荫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啥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已经响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近代前夜的中国与世界》学习材料

材料二  1864年,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三  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英两国经济方式的差异。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中李鸿章的主张。简述该主张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查看答案

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有这样的字样:“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广告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有:中国近代航运业已经出现  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广  列强垄断国航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受西方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孔子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所损伤是为不孝。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中华民国时期的“剪发易服”法令的出台,以及“保辫会”的出现,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说法正确的是

A.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B.昭示国人的文明程度

C.是欧风美雨作用的产物

D.体现历史的不断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