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2)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唐末以迄宋元时代不断发展渐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因此有“苏湖(常)熟,天下足”之谚的广泛流传……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

——据《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

 

(1)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2)示例一: 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 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 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3)变迁: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 评价:封建政府调整封建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不可能促进社会的深刻变革。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趋势,根据材料一中西周时期生产工具方面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经营方式方面集体劳动,农业技术方面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而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是铁制农具、牛耕推广,经营方式方面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农业技术方面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等相关信息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提取信息,结合材料二图片中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部门的分布地区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种类作答即可;第二小问说明结合两个时期手工业部门分布地区的不同和手工业部门种类的不同说明即可。 (3)根据材料三中“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的缓慢转变”可知其变迁为农业经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根据材料三中结合这一变迁的原因及历史影响来评价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的农业·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趋势;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汉和唐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长江三角洲的农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下列最能支持该观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度                   D.军机处制度

 

查看答案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这种差异根源于当时中国

A.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B.读书入仕的观念根深蒂固

C.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D.文化专制阻碍了社会进步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度

C.黄宗羲提倡“工商皆本”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下列观点与材料信息相符的是(  )

A.开创代议制民主的“制度化蓝图”

B.民本思想脱离“儒家思想理路”

C.对黄氏的评价体现了现代化史观  

D.君臣平等的思想具有“新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