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一个派别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是“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下列所述...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一个派别创始人对生活的态度是“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下列所述哪一项是该派别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制天命而用之

C.兼爱非攻      D.厚今薄古,变法革新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由“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可知此派提倡节俭,结合所学能判断出是墨家学派,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 A项是道家思想;B项是儒家思想;D项是法家思想。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 【名师点睛】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孔子(春秋) 孟子、荀子(战国) 见儒家思想的形成。 墨家 墨子(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有贡献。 道家 老子(春秋)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战国) 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提出“齐物”;“逍遥”,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 商鞅韩非子(战国) 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时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发展观、改革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曰:“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材料反映孟子的基本主张与下列哪一思想主张的基本精神相吻合

A.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

B.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C.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D.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查看答案

【加试题】研究历史纪念物的象征意义不仅在于发现文本中所呈现的记忆,更在于关注“遗产制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在德国还是以色列,大屠杀都没有引发足够的关注。即使“纽伦堡审判”的226页起诉书中,只有3页提到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径。从20世纪60年代起,大屠杀才重新引发关注和讨论,并通过电视片等多媒体的方式被人所认知。到20世纪90年代,大屠杀的记忆通过《辛德勒的名单》等电影传遍全球,成为了一种全球性记忆。

——《大屠杀在二战后的叙事演变》

材料二     1996年,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爆炸遗址)入选世界遗产,成为继奥斯维辛集中营后第二个入选的警世遗产。在官方价值论述中这样描述:“广岛和平纪念公园是1945年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区留下的唯一一处建筑……不仅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最具毁灭性力量的象征,而且体现了全世界人们追求和平,最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愿望。”

——摘编自《警世遗产与“申遗”政治》

(1)世界遗产设计的初衷是保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奥斯维辛集中营入遗符合哪条具体标准?所体现的“价值”何在?

(2)从材料二官方的价值论述看,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入遗将带来怎样的危害?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士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然事实上,所谓官僚阶级,总是以自利为先,国事为后的。无以防之,势必至于泛滥不可收拾。所以防弊之法,论者虽不以为然,然事实上卒不能废,且只有日益严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用人标准,并分析唐代“自由竞选”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对行省官员采取的“防弊之法”及其对政府运作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有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熙乾隆时,“奢靡风气创于盐商,而操他业已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致“做事轩昂,向日扬气——尽是奢华也”。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气研究》

材料二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了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通。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天变成了“洋气”了。

——摘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气研究》

材料三     二十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装走进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很多,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一书中的中国元素也得更多的体现。

——摘自严昌洪《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阅读材料一回答:“扬气”是指什么?它冲击了怎样的传统经济生活方式?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接受西方事物的态度上是怎样的一个递进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