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

《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   )

A.司母戊鼎B.“废井田,开阡陌”

C.曲辕犁D.交子

 

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分地则速”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史实,故本题应选B项;题目中未涉及祭祀现象,故排除A项;C、D两项分别出现于隋唐时期和宋代,晚于题目中“《吕氏春秋》”成书的时间“战国时期”,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   )

A.周王B.贵族C.平民D.奴隶

 

查看答案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查看答案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查看答案

灌溉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节省了人力D.灌溉不受水源的限制

 

查看答案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

C.脆弱性D.连续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