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第三条  苏联的一切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

第四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

第五条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全民的财产);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各个集体农庄的和各个合作社的财产)。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根本法)1936年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苏两国宪法内容中的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1)都是工农联盟;都实行代议制;都强调社会主义性质。(2)不同:中国: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形态为四种所有制并存。苏联:政权性质为工农无产阶级专政;经济形态为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 原因:新中国从实际出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苏联制宪时已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建立,而中国当时仍处于过渡改造阶段。 【解析】 试题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苏联1936年宪法和中国1954年宪法的相同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中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即可得出“工农联盟”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苏联的一切权力……由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实现之”、材料二中的信息“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可得出“实行代议制”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所有制”、材料二中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即可得出“强调社会主义性质”的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苏联1936年宪法和中国1954年宪法的不同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相关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二中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即可得出“苏联的政权性质为工农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 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有两种形式:国家所有制……合作社——集体农庄所有制”、材料二中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即可得出“苏联的经济形态为社会主义单一公有制,中国的经济形态为四种所有制并存”的结论;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两国宪法制定时社会主义制定是否确立、中国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等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学优高考网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三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综合材料一、二,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儒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据材料三,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他强调的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B.成为“仁”者的重要性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查看答案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