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 在现代化的每个阶段中,只能解决一个或者两个当前的主要任务……许多阶段连贯起来,逐步地解决了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各种障碍,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前进的历史运动。

——戴逸《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

(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朝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1)史实: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2)观点:中国现代化前进的历史运动逐步解决了现代化的各种障碍。 论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消除了现代化的一些政治障碍(或是民主政治的里程碑); 五四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和科学,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北伐战争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从分封制瓦解、春秋战国出现、秦朝推广等三个方面解释;第二小问,“内涵”应当与“特点”相似,从材料中总结出国家管理制趋于制度化、体系化,此外演变历程反映了其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历程。 第(2)问,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评述信息能力,该问是评述性的问题,材料提到每一个阶段解决一两个重要任务,每一个阶段对应相应的重大事件,比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回答出相关史实并做出简要评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汉孔臧在《与子琳书》中说:“侍中子国(孔安国),明达渊博,‘言不及利,行不欺名。动遵礼法,少小及长,操行如故……此汝所亲见。”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诗人王梵志的家训诗中就有这么几首,其一:“兄弟须和顺,叔侄莫轻欺。财物共箱柜,房中莫蓄私”;其二:“兄弟相怜爱,同生莫异居。为人欲得别,此则是兵奴”;《百行章》中有:“居家理治,每事无私。兄弟同居,善言和气。好衣先让,美食骏之。富贵存身,须加贩恤。饥寒顷弊,嚷味相存。”

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明人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恒产琐言》有:“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与读两字。”

——摘编自徐少锦《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晚清家训已经出现革新思想的变化,如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梁启超给梁思成(建筑大师)的家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市容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家训内容的变化。

 

查看答案

基辛格均势理论是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是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这一理论的实践

A.有利于中国重返联合国     B.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C.直接推动了中日的建交     D.使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观

 

查看答案

某次国际会议通过协定:“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该会议

A.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该会议圆满成功

D.宣布结束越南战争,美国必须从越南撤军

 

查看答案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查看答案

2015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