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能被代表。”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有人们直接指使不能被代表。”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19世纪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不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1)特征:①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②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③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④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答对三点计6分) (2)思想共同点:注重人和人类社会;注重人的美德;注重教育(4分,任两点) 目的:以思想文化统一维护统治。 影响:束缚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3)主张: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路德——因信称义。 不同原因:西方是在自然科学发展基础上;中国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4)认识:都趋向于追求民主;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3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赋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和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可概括出都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依据材料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中国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推行的文化政策和西欧罗马帝国禁止反对教会、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等,可概括出都出现了思想(文化)专制政策;依据材料16世纪,中国李贽和西欧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可概括出都出现了反传统(正统)思想的思想家;依据材料18~19世纪中国严复和西欧卢梭的思想主张,可概括出都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2)第一小问共同点,依据所学知识,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可概括出注重人和人类社会;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苏格拉底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美德,“美德即知识”,可概括出注重人的美德;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可概括出注重教育。第二小问相似性,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第一小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依据材料“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第二小问异同,依据材料18~19世纪中国严复和法国卢梭的思想主张,结合该时期中西方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科学发展、民族危机等角度进行分析概括。 (4)回答此题既要结合材料内容,也要结合所学知识,而且本问又是对以上各问题的总结和升华,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依据材料,分别中西方思想发展的规律及其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的角度,谈自己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主张;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主张;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思想解放 【名师点睛】比较认识古希腊人文主义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古希腊人文主义 中国先秦儒家思想 背景 信奉多神教,相信神;奴隶制民主政治繁荣,人的地位的提高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重大改革 条件 工商业经济发达,有利于产生自由、平等思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希腊的辩论则促进了人对知识的崇尚和人的才智的发挥 农业经济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管理,强调统治者实施“仁政”;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巨变中,不同阶级、阶层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观点 内 容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 孔子 “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苏格拉底 重视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舍生取义 柏拉图 鄙视奴隶制;提出“理想国”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评价 树立了人的尊严,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经过改造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下列作品符这一流派的是    

 

 

查看答案

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    

A.佛、道思想的影响

B.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

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

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学者张鸣说周商易代不仅有正史记载而且还有专门描写这一过程的民间小说《封神演义》就是一个典型只不过神话色彩过重人间的征伐倒变成了天界神仙们的大战。“征伐”变成了“大战”说明    

A.流传的古代文献大都符合历史事实

B.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现象需要详加考辨

C.历史记载只有经过考古证实才可靠

D.文学作品中的神话色彩具有史料价值

 

查看答案

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B.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

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

D.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