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自唐后,中国分裂时间越来越短,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

“自唐后中国分裂时间越来越短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B.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C.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说明“大一统”民族心理对实现国家统一和避免长期分裂局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A项表述最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强调文化心理的认同作用不符;C项出现在明清时期与题意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名师点睛】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及评价: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符合时代潮流,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重视儒家思想,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但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扼杀了人民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学术发展和思想解放。 (3)“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特别是“信”是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不同国家、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也有着不同的“中国梦”。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查看答案

清圣祖在他的“圣谕十六条”里特别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他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清圣祖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

C.清朝缓和民族矛盾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l957 一l977 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保守党执政后也奉行相应政策,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并存,国家“计划”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结合。但是,6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英国病”,即一方面发展停滞,另一方面物价飞涨。70年代经济不断下滑,失业增加,罢工浪潮活跃。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开始大刀阔斧改革,一是私有化,将许多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二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抑制通货膨胀;三是削减各种福利开支,减少政府补贴;四是打击工会力量,限制罢工。在经历短暂的低谷后,英国80年代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平均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国两次经济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着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 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 。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治腐败法》……将范国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 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 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 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并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

 

查看答案

面对滞胀危机,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

A.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

B.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反其道而行之

C.完全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D.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