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给休假,以扩大就业面。

一一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探测或开发自然资源,或者去生产更多的商品,而是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使现存的经济组织服务于人民。

一一《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     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 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1982财年

1983财年

1984财年

1.医疗、社会保险

3.5

4.8

5.9

2.医疗、住房补贴

1

1.2

1.7

3.其他项目

21.8

29.7

35.3

 

 

 

 

 

(资料来源:韩世楠《里根的新联郑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并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巫待解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 世纪80 年代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实质,并简要分析其经济背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20 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

 

(1)手段:地方政府具体干预:民间互助合作。实质: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仍是自由放任政策。 (2)问题: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调整企业生产;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3)调整: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实质:减少国家对经济千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滞胀”现象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智慧:政府要适时、适当干预经济;政府解决人民福利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其它合理答案可同等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提到,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主要手段:地方政府具体干预:民间互助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自愿联合政策”的实质是反对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仍是自由放任政策。 (2)据材料二“更冷静、更平稳地管理好已有的资源和工厂,为我们的剩余产品重新开辟海外市场,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更公平地分配产品和财富”即可回答罗斯福认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产品剩余,消费不足;社会分配不均。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罗斯福政府“按照消费状况调整生产”的主要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调整企业生产;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3)据材料三“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 部分削减内容及金额”,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20 世纪80 年代里根政府的政策调整及其实质:减少政府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实质是减少国家对经济千预。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其经济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滞胀”现象严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本题要求学生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从20 世纪美国政府职能转变中汲取的智慧,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政府要适时、适当干预经济;政府解决人民福利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罗斯福新政·特点 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滞胀” 【名师点睛】罗斯福新政在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它使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滞胀现象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变得日趋严重, 受到人们普遍关注。1982~1988年,在治理“滞胀”的政策实践中,美国和英国都采用了以货币主义为主的政策措施,即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放松政府管制,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减税,金融市场自由化,同时加强各国在国际资金流动、汇率、利率、关税、外贸诸方面的协调。这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如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葵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一一《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一一《世界经济史》(第二版)

材料三

英法美德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

24.5

12

9.1

6

1913

15

8

11

1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6世纪时世界贸易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怎样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内、外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突出特点。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面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4)在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请结合所学知识以“19世纪中期以来世界贸易影响下的中国”为题创作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多角度分析,逻辑清晰,表述准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模仿”苏联的典型表现有

A.企业的全部国有化             B.努力建设福利国家

C.制定“经济计划”             D.优先发展重工业

 

查看答案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申报月刊》 发表了《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一文。作者“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与之无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大危机爆发,自由放任政策遭到重挫

B.苏联实施计划经济体制,获得初步成功

C.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二战结束,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查看答案

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此评价针对的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社会保险法案》                  D.《农业调整法》

 

查看答案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种做法造成的影响是

A.缓解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B.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进口数额

C.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D. 世界经济混乱与国际关系恶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