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2)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解析】 试题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可知作者认为新国民是成功驾驭新制度的基础,由材料二中的信息“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可知作者认为新国民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基础。第(2)题主要考查相关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可根据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来作答。第(3)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和材料二中的信息“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可以看出陈独秀在继承梁启超“新国民”理念的基础上,其主张培养的目标更具体在“新青年”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到18世纪的英国历史被认为是从初露锋芒到走向极盛的历史。孟德斯鸠曾认为,英国人“在三件大事上走在了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虔诚、商业和自由”,诸多因素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材料二  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刘成等《英国:从称霸世界到回归欧洲》

材料三  1796年时,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

——程汉大《文化传统与政治变革》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虔诚、商业和自由”三个方面分析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怎样的条件?

(2)材料二中“保守主义的政治”是如何建立的?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贫寒)困 ,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3)比较上述两种制度革新后的主要不同点。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查看答案

1930年《内政年鉴》的调査: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传统观念影响依旧深远

B.国民革命推动了风俗变革

C.社会风俗深受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

D.沿海地区严令禁止缠足

 

查看答案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