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途中见闻)我船升旗,来船亦升旗。……来船船人皆升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途中见闻)我船升旗,来船亦升旗。……来船船人皆升桅,舟中乐作。……因询船主:“升旗何也?”曰:“所以告也。”“彼亦升旗何也?”曰:“报也。犹曰公使在船,已谨知矣。”……“彼船人升桅而立,何也?”曰:“示敬也,犹之列队也。升桅而后可以示远。乐,所以作军乐也,以为列队之节也。”……(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致情尽礼,质有其文,视春秋列国殆远胜之。

西洋一切事情,皆著之新报。议论得失,互相驳辩,皆资新报传布。执政亦稍据其所言之得失以资考证……(执政)所行或有违忤,议院群起攻之,则亦无以自立,故无敢有恣意妄为者。当事任其成败,而议论是非则一付之公论。《周礼》之讯群臣、讯万民,亦此意。

——摘自《郭嵩焘使英日记》

【注】郭嵩焘(1818—1891),湖南人,29岁进士及第,曾任湘军幕僚。中国首位驻外使节,1875年至1879年担任驻英公使。

(1)郭嵩焘出使英国期间,中国正经历哪一历史事件?

(2)概述材料中郭嵩焘对英国的感受。

(3)你如何评价郭嵩焘的使英感受。

 

(1)洋务运动(2)从舰船相遇的升旗、队列以及船只行进来看,郭嵩焘认为英国人是遵守信义、礼节的;英国的报刊对民众开放,“一切事情”“议论得失”,“当事任其成败,而议论是非则一付之公论”,体现了言论自由,符合《周礼》倡导的“讯万民”的要求;“执政所行或有违忤,议院群起攻之,则亦无以自立,故无敢有恣意妄为者”,体现其政府受到民众监督,政治民主是合乎周礼的。(3)水平1:能结合材料从文化观的视角进行解释或能结合材料从方法论的视角进行解释郭嵩焘笔下的英国形象,折射出晚清知识分子在中学和西学之间寻找汇通点时的复杂心态。一方面,郭嵩焘已抛开传统的华夷观念,建构了一个“政俗皆美”的英国形象;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是采用同化的方式,将民主英国纳入中国传统的认知范式,向国人介绍了一个“中国式的英国”。郭嵩焘使英三年,期间亲身感受了西方文明,并以日记形式保留。这些材料可以作为研究晚清士大夫对于西方文明看法的一手资料,但日记形式的资料也有相对主观和材料记录有限等缺陷。水平2:能结合材料从进步性的视角进行解释郭嵩焘通过对西方礼节与政治生活的观察,反思对西方是“蛮夷之邦”的认识,比同时代的国人更为先进。高度评价西方的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比同时期国内士大夫“中体西用”的见解更为开阔深刻。水平3:没有回答问题或仅摘抄材料。 【解析】 试题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根据材料回顾相关史实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1875年至1879年担任驻英公使”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开展洋务运动。第(2)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近年英、法、俄、美、德诸大国)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可知其认为英国人重信重礼,由材料中的信息“西洋一切事情,皆著之新报。议论得失”可知其认为英国言论自由,由材料中的信息“(执政)所行或有违忤,议院群起攻之”可知其认为政府受到民众的监督。第(3)题主要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评述的能力。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根据材料结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若将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放置于世界文明史中,我们或可以发现,两汉时期,“世界时间”确乎是在西方的罗马城和东方的西安、洛阳。公元6世纪之后,中国独享“世界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从13世纪开始,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摘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注】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汉时期“世界时间”在东、西方的具体表现。

(2)结合13世纪前后的史实,简述“西方的进步声浪越来越响”的表现。

(3)你如果看待“到18世纪,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德、俄、荷等国)。导致这种情景出现的根源在于(  

A.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

B.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

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查看答案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旨在说明(   )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人文主义B.新航路开辟

C.人和世界被发现D.基督教统治世界

 

查看答案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胜数。”材料所揭示的深层信息是(   )

A.分封制遭到破坏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诸侯国相互厮杀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