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媒体与社会 三十年来动撼社会之力,必推杂志(报刊)为最巨。凡风气将转迹时,必有一...

媒体与社会

三十年来动撼社会之力,必推杂志(报刊)为最巨。凡风气将转迹时,必有一两种杂志为之唱率;而是时变动之方向,即惟此一、二种杂志之马首是瞻。

——吕思勉《三十年来之出版界(1894-1923)》

问题:

(1)列举这“三十年动撼社会之力”的杂志(报刊)三份。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杂志报刊对于三十年来社会的动撼最巨”的看法。

 

(1)列举:《时务报》、《民报》、《青年杂志》(或新青年),列举《国闻报》、《东方杂志》、《申报》等也可。(2)水平1:观点明确,并能结合史实辩证评析能指出杂志报刊在汇聚知识分子智慧;宣传西学,启蒙思想;引领时代,推进社会转型的作用。同时指出当时的报刊杂志受众面较小,对社会影响较小;推动社会变革是时代合力的结果(或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或具体回答: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各种政治思想影响下(如维新与共和思潮等),与中国的内外形势等,不应过分夸大几份报刊杂志的作用。水平2:观点偏窄,但结合史实完整例:报刊杂志在引入西学,改造社会方面作用突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转型。水平3:观点模糊,结合的史实完整,甲午战争以后,在维新思潮推动下,许多知识分子将办报刊视为传播西学、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进行变法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1896年的《时务报》鼓吹维新,批判顽固守旧思想,与刊载为维新思想提供理论依据的《天演论》的《国闻报》成为宣传改良思想的主要阵地。1905年,革命派主办的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积极批判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宣传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革命。1918年,随着十月革命的影响,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水平4:观点模糊,结合史实不完整。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报刊业的发展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答题的能力。第(1)题由材料中的时间“1894——1923年”即可罗列出维新变法时期、辛亥革命前后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如《时务报》、《民报》和《新青年》等。第(2)题属于开放型的探究题,可从报刊对先进思想的宣传、对民众思想的启迪、对社会变革的促进等角度思考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理想与现实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在美国的建国史上,有三份文件堪称伟大,这就是《独立宣言》、《邦联条例》和《联邦宪法》。《独立宣言》提出了美国的理想,开始了她的独立;《邦联条例》规定了美国的国名,开始了她的联合;《联邦宪法》则使理想成为现实……不过在178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之前,很少有人认为还有制定第三份文件的必要。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问题:

请以“从理想到现实”为主题,叙述美国建国的历史进程。

 

查看答案

祖宗之法

材料一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1041—1098)《范太史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1130—1200)《朱子语类》

问题:

(1)“本朝之法”指的是什么?是在怎样形势下出台的?

(2)“本朝”是如何做到“兵也收了”的?

(3)范祖禹和朱熹对于宋代的祖宗之法评价为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一封家书

写此信是要告诉您,我正在牛津大学里刻苦勤奋地学习,但是钱的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我的进步,因为现在距离我花完您上次寄给我的最后一分钱已经两个月了。这个城市很奢华,需求很多:我需要租房,购买生活必需品,筹备其他许多东西,我现在还不能具体说明。为此,我恭敬地乞求父亲大人,看在上帝的份上,给我援助吧,这样我才能完成已经开了好头的学业。

——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

问题:

(1)该家书最早可能写于何时?

(2)结合材料,概括该家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查看答案

右图是1984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画面中一个普通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并附文:“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媒体意在(  

A.提醒里根政府关注美国在华利益

B.警示里根政府要警惕中国的崛起

C.展示改革开放给中美未来带来的利好

D.肯定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从根本上实现这一目标,他的决策是(   )

A.提供小额存款保险B.签署《社会保险法》

C.限制农业生产规模D.推行“以工代赈”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