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

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A.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B.“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C.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D.“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1958年、“特大卫星”、《汉朝词典》等信息说明了其存在过分夸大的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据此分析可知题干中主要阐释的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现象,故A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是艺术领域与学术领域,而字典的编写不是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故B项排除;题干中没有阐释科技内容,故C项排除;一五计划的时间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并大力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战略的确定,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 2、三个面向: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85年起,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3、义务教育:(1)1986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各地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的发展,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发展水平已经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4、高等教育:(1)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整理上看,高等教育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办学效率、办学条件有明显提高。 (2)教育部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 成就:高等教育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承担了1/3以上的863计划项目,获得1/3左右的国家发明奖,一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达到或接近了世界先进水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等学校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查看答案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决不能从外面如法炮制,依样葫芦地模仿抄袭……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转而又盲目抄袭苏联。”钱穆主要强调

A.近代学习西方始终未获成功  

B.外来文化不适合中国的发展

C.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重取舍

D.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行不通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1858年放弃科举,到上海习商、学英语,曾任英商宝顺洋行、太古轮船公司买办。并于19世纪70年代自营贸易和投资轮船公司。导致其人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A.列强的经济侵略             B.经商巨额利润的吸引

C.商战思想的影响             D.近代中国的社会剧变

 

查看答案

康有为和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实践中的两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思想主张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

A. 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暴力推翻清朝统治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A.抛弃传统文化                    B.改造国民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新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