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9月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9月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其宗旨是推动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在国学、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如经济史、金融史、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等领域。】长期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美国Gregory Clark教授讲授的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为什么呢?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一直没有走出“马尔萨斯模式”,即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自然灾害或战争导致人口死亡,使接下来的人均收入增加,为生育率上升、人口增长提供条件;可是人口增长后,人均土地和人均收入会减少,使生存挑战越来越大,导致战争的发生并使接下来的人口又减少,在这个周期中循环。

按照史学家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同期,西欧国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从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长到1820年时的1204美元,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也大致如此。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从原来的667美元增长到6049美元。由此足见,工业革命带来的收入增长的确是翻天覆地的。

按照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为450美元(跟西欧一样),到洋务运动的起点时也仅为530美元。在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几千年没变化的情况下,那些制度与文化体系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检验,还是只经历了几年、一两个朝代的考验,不存在本质性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收入与生活方式处于静态不变的状况下,那些朝代到底叫“汉朝”、“隋朝”、“唐朝”、“宋朝”,还是“元朝”、“明朝”或“清朝”,这些细节意义不是那么大,至少没有原来我们强调的那么大。

按照这一道理,或许除了以日、月和地球的转动定义的日月年这样的时间单位之外,还应该以世界人均GDP(或者国家人均GDP)的翻倍来定义时间,世界人均GDP每翻一倍算一个时间单位,可以叫“一翻”。从公元元年到1820年世界人均GDP增长0.5倍,那1820年在收入增长意义上实际只过了“半翻”时间,而1820年后的100多年实际过了“八翻”时间。收入翻倍数越多,对社会结构、对制度的压力考验就越厉害,引发的变革要求就越强。

——摘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1)结合材料及所学,请你论证美国Gregory Clark教授的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的历史可以如何划分?请说明理由。

 

(1)论证:关于G教授问题的答案结构与思路:首先,能够破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和核心观点——作者从人类历史长时段、宏观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人类历史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即以工业革命为分水岭的两个历史阶段。其次,能够指出作者的思考方法和论证角度——作者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借助工业革命前后人均GDP巨大变化,及由此产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和文化内涵的本质性变革,说明了工业革命给人类历史带来的巨变。再次,能够结合工业革命影响印证作者观点——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和生活方式、家庭规模、文化教育的变革;促进了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的创新;同时城市的发展又带来了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够从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发,指出作者观点的不足指出,可以酌情赋分) (2)用这种方式看中国只有两段历史: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和1860年代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鸦片战争敲开了国门,洋务运动把工业革命请进了中国,由此真正把引发社会变革的工业技术和相配的思维方式带入中国,让中国有机会走出困扰社会几千年的马尔萨斯式陷阱,结束重复的静态朝代更替周期。 【解析】 试题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人类历史......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可知作者将历史分为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后两个阶段;由题目中的信息“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可知作者认为工业革命给人类历史带来了巨变。第(2)题主要考查结合材料灵活运用相关史实的能力。根据美国Gregory Clark教授“人类历史......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的观点,中国的历史可划分为“鸦片战争之前”和“洋务运动之后”两个阶段;这是因为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一直处于农业文明时期,洋务运动之后将西方的工业文明引进中国,中国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地中海地区长期以来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发现人”和“发现世界”的地方,是把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把人类历史推向近代的肇始地。

请你结合所学,对这一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谜面为“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结果争议很大,出现了六种答案一曰屈原,二曰苏武,三曰蒋干,四曰毛遂,五曰华佗(指“拖”),六曰共工,这六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

(1)请指出上述六个历史人名喻指的含义。

(2)请任选三种谜底,指出猜谜者各自可能所持的立场。

(3)结合相关史实,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1)请结合相关史实,以秦朝为例,说明郡县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尊儒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3)你如何看待科举制度对于中央集权的支撑?

 

查看答案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查看答案

《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因为它(  

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

D.与法国《人权宣言》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