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位先贤这样评价当时的政治体制:“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

某位先贤这样评价当时的政治体制:“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据此推测他是(   )

A.释迦牟尼B.苏格拉底

C.奥古斯都D.伯利克里

 

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由题目中信息“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可知此应为古希腊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的特点。故排除古代印度的A项和古代罗马的C项;题目中的先贤是反对这一现象的,故排除推行这一民主政治的D项,选择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星号所在地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核心地区,数千年来不同族群在此上演了兴衰更迭的历史大剧。以下在此活动的族群按照出现时间早晚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

(2)根据上述表格,编写20世纪第一个阶段的中西文化交流简况(注明起讫时间)。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9月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量化历史讲习班,其宗旨是推动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在国学、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如经济史、金融史、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等领域。】长期研究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美国Gregory Clark教授讲授的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类历史中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类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为什么呢?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GDP在1800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一直没有走出“马尔萨斯模式”,即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自然灾害或战争导致人口死亡,使接下来的人均收入增加,为生育率上升、人口增长提供条件;可是人口增长后,人均土地和人均收入会减少,使生存挑战越来越大,导致战争的发生并使接下来的人口又减少,在这个周期中循环。

按照史学家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同期,西欧国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从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长到1820年时的1204美元,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也大致如此。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从原来的667美元增长到6049美元。由此足见,工业革命带来的收入增长的确是翻天覆地的。

按照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为450美元(跟西欧一样),到洋务运动的起点时也仅为530美元。在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几千年没变化的情况下,那些制度与文化体系是经历了几千年的检验,还是只经历了几年、一两个朝代的考验,不存在本质性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收入与生活方式处于静态不变的状况下,那些朝代到底叫“汉朝”、“隋朝”、“唐朝”、“宋朝”,还是“元朝”、“明朝”或“清朝”,这些细节意义不是那么大,至少没有原来我们强调的那么大。

按照这一道理,或许除了以日、月和地球的转动定义的日月年这样的时间单位之外,还应该以世界人均GDP(或者国家人均GDP)的翻倍来定义时间,世界人均GDP每翻一倍算一个时间单位,可以叫“一翻”。从公元元年到1820年世界人均GDP增长0.5倍,那1820年在收入增长意义上实际只过了“半翻”时间,而1820年后的100多年实际过了“八翻”时间。收入翻倍数越多,对社会结构、对制度的压力考验就越厉害,引发的变革要求就越强。

——摘自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1)结合材料及所学,请你论证美国Gregory Clark教授的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的历史可以如何划分?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地中海地区长期以来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发现人”和“发现世界”的地方,是把世界逐渐连为一个整体,把人类历史推向近代的肇始地。

请你结合所学,对这一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举国欢庆。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谜面为“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结果争议很大,出现了六种答案一曰屈原,二曰苏武,三曰蒋干,四曰毛遂,五曰华佗(指“拖”),六曰共工,这六个人名都隐含着猜谜者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不同解释。

(1)请指出上述六个历史人名喻指的含义。

(2)请任选三种谜底,指出猜谜者各自可能所持的立场。

(3)结合相关史实,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