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 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二   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1700年至1820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1800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2)联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二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1)现象: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供应子女读书;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2)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论据: 农业:封建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手工业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商业: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货币(白银)作用越来越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徽商和晋商)。 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论据: 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 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生产手段没有重大突破; 商业:商业资本积累不足(商人大多用财富购房置地,供应子女读书);海外市场拓展不够(海禁等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以得出财富主要用于购田置地,参加科举;根据材料“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可得出供应子女读书。第二小问注意题干给的是“经济政策因素”,所以,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出“重农抑商”。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解答本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材料二中“悖论”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史实,来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即可。从材料中可以解读出观点一: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观点二:中国传统经济是停滞的,然后根据此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关史实,来解答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

A.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

B.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

C.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D.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

 

查看答案

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表明日本

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         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致函“海基会”:“为使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商谈早日克竞全功,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对此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九二共识”的达成

B.体现出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

C.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原则

D.推动了两岸关系的重大突破

 

查看答案

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据材料判断,此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查看答案

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