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引文主要强调的是孝道。而非外在的礼仪,故A项排除;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二是针对统治者的统治,故B项排除;先秦时期孔子的儒家思想,还不能说是政治思想体系,这个应该是在董仲舒时期,故C项排除;引文大意为: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强调的是用伦理道德来维系国家的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欧洲运入中国白银数量图》。图示数据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在与欧洲贸易中占优势

B.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自然经济总体持续发展

D.新经济因素获得大量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

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

B.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

C.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

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

 

查看答案

察举制在两汉时期历经损益。起初,被举荐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授官;后来,被举荐者需通过朝廷设置的相应科目考试后,才能得到官职。这说明察举制

A.按出身授官不能适应统治需要            B.逐渐被九品中正制取代

C.以考举士成为主要的选拔方式            D.选拔官吏标准趋向客观

 

查看答案

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

A.诸侯争霸的推动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走向崩溃      D.法家思想的推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辛历程。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一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一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 (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 (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何意义?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原因是什么?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此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转变?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历史意义如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