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

国家机构的改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如今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机构精简,提高行政效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D.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不需要计划

 

C 【解析】 试题分析:“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在逐渐地改变,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发展。故C正确。并非精简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标,并未完全建立;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二者应该相互结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机构的精简,故A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建立,故B项错误;D错误,市场经济也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 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查看答案

2010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深圳时强调:“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是在强调(  

A.经济特区可以更大胆地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经济特区是试验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要在此实验

C.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D.经济特区经济发展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重心应该转移

 

查看答案

“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内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国家将以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粮棉集中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还决定拿出一批粮食,按原统购价销售给农村养殖户、国营养殖场、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1985年1月1日)以下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党中央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

B.党中央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C.党中央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

D.党中央决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查看答案

1988年,在全民经商潮背景下,中国计划经济下的流通体系彻底崩溃,物价失控。其后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在4%—6%的低点徘徊,理论界有人提出“将物价等权力收到省一级的政府中”。理论界的这一言论(   )

A.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表明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C.说明政府应不断强化计划职能

D.指出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