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直接关系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地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二: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 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请结合国内外因素综合分析1936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2)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见解析 【解析】 试题解析:(1)由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电力、煤炭、钢铁等重工业发展迅速;依据材料分析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原因:“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 (2)从材料二的数据可以看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材料一、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明力。 (3)注意材料三的时间信息“1953年”,“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指的是一五计划。第二小问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一五计划制定的国际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D.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查看答案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查看答案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查看答案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