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者认为,传统中国的市场不可谓不发达,城市的规模也曾居世界之首,但是市场的性质受制于消费的性质及其社会效应。古代中国的消费结构中,国家军费、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人口消费。由此可以得出( )
A.中国古代手工生产是落后的
B.中国古代城市规模居世界首位
C.国家体制制约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两种耕作方式( )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从经济角度分析,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C.“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D.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代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