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习了宗教改革之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甲说:宗教改革...

学习了宗教改革之后,甲、乙、丙三位同学对宗教改革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甲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政治运动;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的说法都正确

B.甲、丙的说法正确,乙的说法不正确

C.乙、丙的说法正确,甲的说法不正确

D.甲、乙的说法正确,丙的说法不正确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甲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政治运动;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宗教改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其性质,故甲、乙、丙的说法都正确,故A正确。乙说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强调宗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权威,故乙正确,故B错误。甲说宗教改革是一场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和王权的加强,所以说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故甲正确,故C错误。宗教改革运动也是资产阶级的一场反封建斗争,故丙正确,故D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对兜售赎罪券          B.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C.主张“信仰得救”       D.希望结束分裂局面

 

查看答案

从下表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 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 613万余

13 186万余

 

 

 

 

A. 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B. 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的是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权力       B设专职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查看答案

唐代经济学家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下列措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商鞅“重农抑商”   B.北魏推行均田制

C.北宋“不立田制”    D.张居正“田赋征银”

 

查看答案

汉初一篇文章记载:昔日秦人家中稍富有且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分居自立门户,家中贫困但子弟身强体壮者往往为女方所招赘。对该现象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商鞅变法的影响

C.战争频繁兵役沉重            D.“休养生息”政策推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