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陆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一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B.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C.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
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
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