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     )

A.学术文化的活跃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工商皆本的思想

 

B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学术文化的发展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而西汉、唐、北宋城市布局、功能的变化,在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受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城市布局、功能的变化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到明清时期才出现的,并且材料也没有涉及,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江西官方2015年11月4日首次对外公布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专家组认为,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材料中主要涉及的制度是(      )

A. 宗法制        B.礼乐制度

C. 分封制         D.祭祀制度

 

查看答案

这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有击鼓骂曹操的愤青祢衡,非做铁匠的嵇康,以裸体和醉酒进入史册的刘伶,还有与猪共饮的风流音乐家阮咸,葬礼上裸奔的高官王忱,以驴叫为王粲进行追悼会的曹丕……魏晋时期“牛人辈出”的原因是 (     )

A.社会动荡,士人群体特立独行

B.文化多元,士人深受佛道影响

C.进取无望,达官贵人藐视礼法

D.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倡导奢靡

 

查看答案

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四:“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文明层面反映了(     )

A. 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

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

C. 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遗风

D.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起,日本开始逐渐摆脱中华法系的影响,向近代西方法律体系迈进。推翻幕府统治不久,明治政府就颁布了《五条誓文》。紧接着,明治政府又颁布了<维新政体书》,确立了国家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法。……1889年以后,日本以宪法的制定颁布为标志开始了大规模的法典编纂活动。……虽然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存在与日本法律传统的冲突,然而其自古就有着善于移植外来文化并将之与本民族融合的本领……此外,日本一直未处于亚洲文化中心位置……日本民族这种独有的文化特性使得其既能够对西方法律加以借鉴和改造,又能对之进行相应的本土化,从而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为日本的近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可以说,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思想一直贯穿于日本法治近代化过程。

——冯玉军《中日两国法治近代化的三元比较》

材料二  戊戌变法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范本,是康、梁对于实践西方的法治文明和实现法治国家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要实现君主立宪,措施就是设国会、定宪法,限制君主的权力……康、粱的维新思想把中国近代法律思想推进了一步,预示着封建法律思想的结束。……戊戌变法是有史以来对封建法制批判最为全面的。从立法、司法以及立法、司法与行政的关系,到土地制度、税收制度、选举制度以及与发展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等各个方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否定或批判。……同时,改良派的变法思想也增强了人们对民主与法制的要求。

——马聪《戊戌变法中维新派政治法律思想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治近代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中康、梁关于法治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各自国家建立法治社会所产生的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