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
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到2 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类流动人口已迭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一一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现代化模式为学术界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正是在西方国家现代化起步以后产生的外部刺激下,在西方殖民侵略的外部压力下,非西方国家在外来异质文明与本源传统文明的冲突中,迈向现代化历程。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起步晚,外来因素的冲击不可忽视,故被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即属于这种类型。”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中外近代的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2014中国大时局》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做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或是改用西洋的新法子,这个国是,不可不首先决定。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记得十几年前听老师在讲课中提及,人类未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中国人的世纪,并不是我们狭窄的民族意识下的中国人统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后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而成为世界大同的世纪。他说:“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P97页,复旦版,1996年。
(1)解释材料一中“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秉持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何共通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近代西方某一画派在创作中主张:“将个人感情趣味以及艺术才能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而不受任何形式与法制的限制。”下列作品中能够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自由引导人民》
“到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开始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是占社会一小部分的群体,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所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正在兴起的社会的选民,只是还没有被目前的选举制度所容纳,他们必须干预国家政治,因为政治总是干预他们。”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产生这一认识充分说明( )
A.革命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B.光荣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C.社会经济活动是阶级关系变革的前提
D.工业革命是英国民主制度发展的动力
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说明( )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运动爆发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