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材料二   曾国藩是我国旧文化的代表人物,甚至于理想人物……在维持满清作为政治中心的大前提下,一方面他要革新,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这是曾国藩对我国近代史的伟大贡献,我们至今还佩服曾文正,就是因为他有这种伟大的眼光。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两位作者肯定了曾国藩的哪些优秀品质。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两位作者分别是从何种角度肯定曾国藩的,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1)梁启超肯定了他谦虚谨慎、知难而进、不断进取等优秀品质;蒋廷黻肯定了他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致力于改革的精神。 (2)不同角度:梁启超从传统知识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对曾国藩进行了评价,蒋廷黻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对曾国藩进行评价。认识:二者对曾国藩的评价都有道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曾国藩对近代中国的贡献;这说明,评价者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他要守旧,即要恢复我们民族的固有美德……”等关键信息可知,梁启超肯定了他谦虚谨慎、知难而进、不断进取等优秀品质;蒋廷黻肯定了他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致力于改革的精神。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由材料“……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即接受西洋文化的一部分……”可知,两人的角度分别是梁启超从传统知识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对曾国藩进行了评价,蒋廷黻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对曾国藩进行评价。认识:二者对曾国藩的评价都有道理,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曾国藩对近代中国的贡献;这说明,评价者的角度和立场不一样,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曾国藩·曾国藩的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党卫军完全是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绝大多数是“很普通的人”,他们是在特殊的条件下成了罪犯,因为有一个犯罪的国家在鼓励他们这么做。假如这个国家声明,杀人本身虽然残酷和不人道,但最后是为了一个更高尚的“善良”目的,那么人类道德的纽带显然就不能强大得阻止数百万人做出犯罪的行为。那些犯罪者很大程度上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犯罪,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凶手。假如一个犯罪的国家打破了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界限,每个人都会受到威胁。人类的天性是脆弱的。我们大家的体内都有一位希姆莱和一位孟格勒,有一位艾希曼和一位海德里希。……罪恶的纳粹国家制度,混淆了正义非正义的界限,使人们无视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成为法西斯的帮凶

——[德]吉多•克诺普《党卫军档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通德国人”变成“罪犯”的“特殊的条件”。

(2)党卫军作为德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封建父权家长制度使男女关系成为主从与尊卑关系。而“三从四德”就是最好的体现。它们是为了维持父权制家庭稳定,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规范要求妇女的道德、行为与修养的准则。其中“四德”是为“三从”而存在,日后更成为中国妇女的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何谓“三从四德”。“三从”既是“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材料二:2016年春晚一出,热评不断,其中有评论指出某演员每年春晚都要换“妻子”,实际难逃妻管严。妻管,顾名思义,就是你老婆管你很严格,事事听她的,时时听她的,她让你向东你不敢向西。一些人把惧内叫做"气管炎"(音同"妻管严",即妻子管得太严)是来自于马季的相声.。妻子管制的比较严厉,而丈夫任何事都是听妻子的。"妻管严",他们是愿意被老婆"严管"的男人,他们是"贱好男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时代女子地位低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女子地位有何变化,其原因何在?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

1984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到2 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各类流动人口已迭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一一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现代化模式为学术界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改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正是在西方国家现代化起步以后产生的外部刺激下,在西方殖民侵略的外部压力下,非西方国家在外来异质文明与本源传统文明的冲突中,迈向现代化历程。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起步晚,外来因素的冲击不可忽视,故被称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即属于这种类型。”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上述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中外近代的史实进行论证,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2014中国大时局》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做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或是改用西洋的新法子,这个国是,不可不首先决定。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记得十几年前听老师在讲课中提及,人类未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中国人的世纪,并不是我们狭窄的民族意识下的中国人统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后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而成为世界大同的世纪。他说:“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P97页,复旦版,1996年。

(1)解释材料一中“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秉持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何共通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