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和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 总计(包) | 从广州出口 | 从上海出口 | ||
数量(包) | 百分比(%) | 数量(包) | 百分比(%) | ||
1943 | 1 787 | 1 787 | 100 | — | — |
1845 | 13 220 | 6 787 | 51.3 | 6 433 | 48.7 |
1846 | 18 746 | 3 554 | 19.0 | 15 192 | 81.0 |
1853 | 62 896 | 4 577 | 7.3 | 58 319 | 92.7 |
1856 | 79 196 | — | — | 79 196 | 100 |
——摘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三 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分别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主要原因。
某地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立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这座城市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它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行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开放沿海14座港口城市 B.加入世界经贸组织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没有反映
A. 农民拥护党的政策 B. 使农民获得分配自主权
C. 农村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 人民公社被撤销
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革”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
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
C.“文革”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写到:“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放了的人民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奇迹来••••••”。对这段社论认识不正确的是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带有主观臆断性
D.重视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