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下列制...

“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C 【解析】 试题分析: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它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井田制是西周的土地制度;分封制是西周政治上管理地方的制度;郡县制是封建社会中管理地方的制度,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    

A.同姓亲族                B.异姓亲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议会由上院和下院组成,议会传统形成后,上院的权力和地位长期高于下院。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选举权,取消上院对下院议员的提名权,但上院仍然有否决和修改下院通过的法案的权力。一直到20世纪初,上院经常利用否决权使下院通过的议案不能成为法律。1911年的议会改革在首相阿斯奎斯斗争下,上院被迫作出了让步,通过法律确立了下院的财政立法权,对于预算案上院只能搁置一个月,在其他公议案上,上院可延搁两年,但如果连续三次在下院获得通过,可以直接交由国王批准成为法律,无须经上院同意。而且这个法案明确宣布“想要用一个建立在群众基础上而不是世袭基础上的第二院去代替现在所有的上议院”。1949年颁布的议会法是1911年议会法的补充,它规定只能由下院提出财政议案,上院没有修改和否决的权力,同时将上院延搁下院通过议案的时间缩减为一年。

——《英国议会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查看答案

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逢之歌

1945626,《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董必武静静地思考着……

——黎风《联合国重大决策内幕揭秘》

材料二  重返之旅

1950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1971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1025,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19711115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大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  维和之美

1988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

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

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

D.反映了当时冷战国际形势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但193849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国报刊发表了赞扬中国胜利的评论。这表明  

A.反法西斯同盟国对中国的道义支持  

B.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得以确立

C.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舆论的肯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