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 )
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
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
D.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
《史记•龟策列传》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B.神权与王权结合
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
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
材料二 1919年初,北洋政府向巴黎和会提交了《中国希望条件说帖》,提出了中国希望废除的外人在华特权。
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国签订协议,英美等国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材料三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1)概括材料一作者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指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19年中国“废除外人在华特权”的结果。分析1943年英美等国在华治外法权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的方针、政策。
(4)综上,概括以上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大国关系的变化深深地影响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被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三个事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