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它能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1)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中国是君神合一;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中国君主具有一切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2)经济上继续重农抑商,实行海禁政策;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文化上八股取士,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仍占主流。结果:封建社会日趋衰落,思想文化被压制,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抗争: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与王军进行两次内战,最终处死查理一世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国王统而不治。(4)1840年英国为打开市场和获得原料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从经济上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政治上中国主权受侵犯。 【解析】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 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等信息可以得出:西方有与君权平列的教权;西方君主对封臣没有绝对的权力;西方法律来自社会。而中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君权神授,神权为王权服务、君权至上、法律来自君权。 (2)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主要有:政治上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经济上继续重农抑商,实行海禁政策;文化上八股取士,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明朝采取的加强封建统治的措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思想的解放,政治日益腐朽僵化,阻碍了中国走向近代的社会转型。清代沿袭并进一步加强专制,最终落后挨打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分)在回答这一问时应注意“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这一时间限制和“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的抗争”,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创建民主和完善民主的过程。根据所学可知斗争主要有: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与王军进行两次内战,最终处死查理一世; 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国王统而不治。 (4) 本题实际上考查西方侵华对中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为打开市场和获得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用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从经济上进行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冲击了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经济附庸;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地、协定关税,在政治上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速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用泰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遗……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确立,到伯里克利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牲;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民主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中国和希腊古代政治制度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是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B.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C.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D.经商致富

 

查看答案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