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今中外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

古今中外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 (2)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成因:工业革命后工人受剥削沉重,工人运动兴起;统治阶级维护政权的需要;人权观念加强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生产力提高;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4)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得出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得出救灾与减灾相结合。 (2)第一小问从材料“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等信息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注重用法的方式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原因,我们必须从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统治阶级和工人阶级等角度来分析。 (3) 根据材料三“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得出生产力提高。再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西方国家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福利国家发展起来;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福利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 (4)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我们可以多角度来分析,如结合材料三“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分析得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等,结合材料三“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分析得出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古代救灾、减灾·建立“福利国家”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同时,社交应酬也带有明显的商业利益,而不再以联络友情为主。

材料三  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从属于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社会习俗的变革,……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回答: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晚清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关于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它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C.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促进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增长

D.它已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是“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其中反映“recovery”方面的内容是

A.推出了多项社会保障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大力的调整农业政策                      D.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 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虚假繁荣景象

B. 美国金融证券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 金融证券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 金融证券业对美国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