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白话文运动。 题干中学者的意思是:张三和李四是同时代的人,但是他们都用古文交流。我想:古典是古人的事情,不是20世纪人的事情,假如想了解古人的事情,确实需要古典的支撑;但是既然张三和李四是同时代的人,就应该用清楚、明白、的白话文交流沟通,没有必要借助古文,由此可知,该学者反对使用古文,提倡使用白话文。另外,查阅资料可知,题干出自鲁迅的《随感录》,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对应的是当时的白话文运动。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通过历史现象获取历史本质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不可以只注意历史现象,而忽视历史本质的分析归纳,这也是此类试题的难点所在。解答本题一是需要学生能够通过题干中获取关键信息,如时间“20世纪初”,内容“一目了然”等,其次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作者的本质意图。这就告诉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理论的复习,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表明、反映类试题的解法。这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其考查的是“现象和本质”的逻辑思维,题目给出的是现象,我们找本质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认视之,已为陈言矣。”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着欲自离,臆度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

(1)根据材料,概括粱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查看答案

民国二年袁世凯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民国三年,袁世凯在当上大总统后仅三个月,就下令取消国会,改任梁启超为币制局总裁。十二月,梁辞去币制局总裁之职。后袁世凯又任命梁启超为政治顾问,梁启超都推辞未就。这说明梁启超

A.由维新改良转向民主共和

C.坚持民主宪政的追求

B.助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

D.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查看答案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查看答案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