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说明陈独秀认为当时的共和立宪不是出于民意,不是真正的共和,他维护民主共和,排除A;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排除C;“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1916年正值陈独秀开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力图促进国人的思想解放,因此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 目的是要按厢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 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 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

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              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

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查看答案

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