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有鉴于此,他有针对性地提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说明是民生主义,故D正确;民族主义主要针对满族,A错误;民权主义属于建立政府,B错误;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内容,C错误。 考点: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名师点睛】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其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人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查看答案

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查看答案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11月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 目的是要按厢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 现之可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本 家的国家材料表明当时的共产党人

A.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        B.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基本国情

C.倡导苏俄的城市中心暴动道路        D.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

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