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 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 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 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 (1)较简单,答到军功授爵制和财产等级制度即可。对于改革性质的分析,主要从维护那个阶级的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可以作为判断性质的标准。 (2)答题方向和范围已经给出,主要从作者经济两方面的措施进行分析。只要对两次改革内容较熟即可。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直接进行回答。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内容 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相关知识。异:目的: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内容: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严格控制。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影响:梭伦改革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的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同:政治目标: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得社会趋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使得国力大增;使得国家或者城邦在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甚至可以进行兼并或者称霸。 考点三: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商鞅为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

B.商鞅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

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查看答案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文中所说的“本”,表现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B.废分封,行县制

C.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D.奖励耕织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②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贫民参与国家管理和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④赋予了平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二:(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994年版)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这种评价的差异可能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材料三   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轮批孔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