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   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 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目的:富国强兵。(2分) 原因: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2分) (2)农民交纳高额赎金才能得到一块份地,获得自由,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2分) 影响: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延缓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2分) (3)背景:工业文明的冲击。(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以及“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可知改革目的是富国强兵。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 中找到答案,即 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 (2)本问必须依据所学回答,要从改革的内容上和实质上找到依据,因为农民交纳高额赎金才能得到一块份地,获得自由,实际上是对农民的一次掠夺。影响主要是不利的:因为“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延缓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也要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进行回答。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内忧(马木鲁克反动势力统治)外患,局势动荡。穆罕默德·阿里迅速崛起,掌握了政权。为了实现国富强兵,他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引进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人才。这些改革不仅巩固了统治,也促进了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埃及的社会面貌,拉开了埃及近代史的序幕。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由此可见,两者共同的背景是面临社会的转型和工业文明的冲击。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性质、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阿里改革•目的、背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外交大臣麦斯顿说:“英国宁愿在通往印度的路上与土耳其打交道,决不同一个积极有为的阿拉伯君主发生关系。”麦斯顿这样说的原因有(  

①阿里政权的强大和扩张不符合英国的殖民利益

②腐朽没落的奥斯曼帝国比阿里政权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③土耳其与英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④穆罕默德·阿里才艺过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埃及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          B.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发展

C.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D.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材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查看答案

英国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查看答案

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A.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