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特点。

材料二  “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是之谓国民。”

——摘自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噜前途》1899年

“何谓国民?曰:天使吾为民而吾尽期为民者也。何为奴隶?曰:天使台民而卒不成其为民也。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奴鸯压制,而国民喜自由;奴隶尚尊卑,而国民言平等;奴隶好依傍,而国民尚独立。此奴隶与国民之别也。”

——摘自丹丘生《说国民》1901年

(2)指出梁启超、丹丘生阐述“国民”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分析“国民”一词的系统阐述对当时中国的意义。

材料三  黄氏(即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3)材料三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重视基础教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任意三点6分) (2)不同:材料一主要是从国民与国家的关系角度(国民意识)说明。材料二主要是从民权意识角度说明。 意义:启迪国民意识,促使民族觉醒,为反对清朝专制,推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政治社会变革准备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3)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中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教育改革特点之一是“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可见明治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特点之二是“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都必须接受教育,可见明治政府在推行教育时不分身份、职业与性别,是一种全民教育。结合史实,日本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政策始终伴随着对外武力扩张和对内殖产兴业,因此国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军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 (2)由材料中“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可知,梁启超认为国家是国民的共同财产,因为有了国民,才有国民组建的国家,没有国民就没有国家,因此梁启超探讨的是国家与国民的关系。由材料“故奴隶无权利,而国民有权利;奴隶无责任,而国民有责任”等内容可知,丹丘生主要在分析国民与奴隶的区别,国民之所以称之为国民的理由,故是在探讨国民的权利与义务,即民权问题。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们在探讨“国民”问题时,引入了大量西方的理论与解释,对于启迪清王朝统治下的国民意识,促进民族觉醒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当国民面临改革浪潮和革命风暴时,这种国民意识为反对专制统治而进行改良与革命等一系列政治社会变革准备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3)由“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等内容可知,材料三认为黄宗羲的思想具有先进性,而这种先进性必须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不能超越历史的时代性;同时,根据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应该遵循全面、客观、辩证的方法,不可一概而论、以偏概全。在评价卢梭“主权在民”思想的时候,也应该遵循上述原则。首先肯定卢梭的思想具有进步性,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但与此同时,卢梭本身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受其阶级属性所限,他的思想不可避免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明治维新·文明开化;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史学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伦敦宪章派在1840年1月12日《宪章报》的社论中说:“中国由于拒绝遭受鸦片的毒害,注定要被英国的恐怖战争所摧毁。我们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告诉那些胡说什么国家荣誉的记者们,英国工人阶级再也不会屈从这种行径来维持英国的商业制度……工人阶级受欺骗的日子已过去了,他们开始独立思考了”。材料说明

A.宪章派认为鸦片战争欺骗了英国工人阶级

B.宪章派反对英国对中国的侵略

C.宪章派反对现行商业制度下对工人阶级的压迫

D.英国工人阶级力求与世界工人阶级结成同盟

 

查看答案

俄国1861年改革剥夺了贵族地主支配农民的权力,却没有遇到贵族地主的强烈抵抗。过去贵族地主不能随意转让和买卖土地,他们现在成为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并获得最好的土地。许多贵族已经或濒临破产,改革却使他们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改革实际上是由贵族地主支配的

B. 改革使俄国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C. 改革加强了贵族地主的经济实力

D. 改革未能反映当时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拿破仑帝国灭亡后,路易十八在反法联军的护送下重返法国王宫,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法,承认《拿破仑法典》继续有效。这表明复辟后的波旁王朝 

A.恢复了革命前的封建政体

B.实行了君主立宪制

C.推动了法国大革命深入发展

D.继承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政策

 

查看答案

托克维尔认为革命的发生并非总是因为人们的处境越来越坏,最经常的情况是,一向毫无怨言仿佛若无其事地忍受着最难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压力减轻,他们就将它猛力抛弃。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符合这一说法的革命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中国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由此推断,托克维尔认为

A.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优良的社会制度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社会条件不同

C.主张法国革命应该在专制君主倡导下进行

D.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有其弊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