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源。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忽必烈曾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来监督的问题。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特点: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效果有限; (2)实践: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不同: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实际效能有限;美国权力制衡有效地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因:在皇权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体制本身有缺陷,监察机构的监督权未受到监督; 近代美国民主、法制的确立与健全,权力的相互牵制,近代西方公民意识的提高。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 (1)材料一中的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指的是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历史悠久,早就有。材料一中的西周的“三监”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西汉的中国最早的举报箱则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还包括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和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材料一中的“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则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还包括效果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明确材料二中宪法理念指的是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均衡。所以,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主要是回答出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即可。至于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主要是回答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效果不大,而近代美国权力制衡的效果则非常好,重点从二者不同的政治体制来回答出“实际效果上的不同”的原因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查看答案

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

A.《四月提纲》的发表B.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C.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D.布尔什维克党对局势认识不清

 

查看答案

“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查看答案

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

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

②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④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