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 【解析】试题解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和“诸子有份”等信息说明,“分异”不仅要分家而且还要分割家产,这与传统宗法制下由嫡长子继承家庭中的政治地位(贵族家庭)和主 要财产相悖,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A项与题干无关,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而材料体现的是家庭问题;B项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君主专制是秦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后出现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隶验封司者布政司领之,隶武选司者都指挥使领之。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宣慰司宣慰使从三品,宣抚司宣抚使从四品……从官品上看,土府 、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

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中体现出的评价方法,任选下列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洪亮吉(1746—1809)的人口思想主要体现在《治平篇》和《生计篇》中,他提出古代人生活的“饥寒界线”。 中国传统社会中,儒生将维护宗族宗法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职责,对“治生”等经济活动鄙夷不屑,消极无为。洪亮吉却能以人口增殖的角度给一个家庭算经济账,进而推及整个社会,看到了盛世下潜在的人口危机。中华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只是看到了其中人是生产者的一方面,洪亮吉却看到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两面性,两者是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关系。洪亮吉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办法:一是天地调剂之法:“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但他同时指出“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此方法作用有限。二是君相调剂之法:“曰:君相有法乎? 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以君相调剂之法也。”

——摘编自姜雪娥《浅谈洪亮吉的人口思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全球化市场与中国人口增长的联系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亮吉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人口思想的影响。

 

查看答案

“总之(画家关注的)不是建筑物本身,而是光线所演绎出的“悲喜剧”……“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与上述评价最符合的绘画作品是(  

A.B.

C.D.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扎卡里亚曾指出,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权力转移:第一次转移是15世纪西欧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当下正发生的“他者的崛起”。关于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转移缩小了东西方文明的差距

B.第二次转移发生于18世纪

C.第三次转移导致了恐怖主义等严重社会问题

D.第三次转移促进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